综合保税区未来的战略转型:从“国际要素接口”到“开放经济枢纽”

  伴随国内综合保税区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未来的业务功能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不再局限于网内,,实现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和开放功能升级,从实际观察来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过去的政策限制、“物理围网”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且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外向型经济规模逐渐下降,挖掘国内市场成为综合保税区未来的重要选择,探索保税和非保税业务的制度集成创新,正是符合“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毕马威结合服务经验,对综合保税区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产业和功能创新进行初步展望。

  综合保税区发展通常围绕三个方面:园区发展的产业类型、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具备的功能和海关的监管制度。具体来说:

  随着政策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起的产业招商引入,高的附加价值、高技术的创新型产业将是综合保税区产业选择的重要方向,且综合保税区有关政策也已提出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未来,产业招商可将不再局限于“保税需求”或“保税环节”,而是打造国际化的高的附加价值产业链条。

  从实际来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的保税、减税、免税功能也难以满足现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高层次的开放功能成为产业需求的重点,综合保税区未来功能突破的方向可围绕“要素自由流动”。

  随着海关监管方式和监管制度的创新,“物理围网”将被突破,综合保税区内产业选择将更加多元,企业经营将灵活性更好,可不再局限保税环节。且探索保税和非保税业务的制度集成创新,重点开拓国内市场,成为支撑“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平台,也是综合保税区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内销选择性征税等政策试点,也使企业经营突破了“物理围网”限制。随着更进一步的政策制度集成创新,企业将更加有助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综合保税区过去承担了开放国内市场、链接国际市场的接口,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功能升级,未来发展能成为“开放型经济枢纽”。洋山特殊综保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可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国内综合保税区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构建高能级国际化的产业体系,包括: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跨境综合服务业。

  “综保区”、“特殊综保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都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高规格平台载体。未来,综合保税区应着眼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创新要素竞争,聚焦特色定位和禀赋优势,主动谋划战略升级,建设成为开放度更高、综合营商成本更低、国际创新要素吸引力更强、辐射带动更广的开放型经济枢纽。

  毕马威中国政府咨询服务正在伴随全球经济模式升级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助力中国政府及各方机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高效、透明。毕马威政府咨询基于毕马威全球组织的智识积累,突出第三方、国际化的优势,结合对先进经济体政府治理模式、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经验、特殊经济区创新发展路径、大数据分析手段等经验,协助经济园区各级管理机构设计合理的政策措施体系,引导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毕马威贸易和关务咨询服务致力于提高广大企业贸易合规水平,着力搭建“政府-第三方-企业”三方平台,强调国际视野、突出专业水平、凝聚优势力量、注重经验积累,在贸易筹划、关务合规、决策支持等方面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帮助广大企业合理、合规、高效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时,为创造优秀营商环境、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等献计献策。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咱们不可以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首页首页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发送消息发送消息 一键拨打一键拨打